0.引言
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教研组将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商议如何进行课程,统一有秩序的对教学工作进行的研究,这是一种常见的课题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的,有组织的开展的讨论活动,目的是教学实践反馈,对教学方式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这种备课方式有巨大的优势,但同时缺点也不在少处,所以有很多人褒贬不一,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科学的看待,趋利避害,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的优势分析
1.1 集思广益,资源互补
备课对于老师来讲就是预习课程,“预习”掌握的好,才能给学生传授的好。备课也分为很多阶段,包括上课前的准备、分析、撰写教案、修改调整和课后的总结思考等等阶段。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大家可以每个人发表自己对某一课的讲解计划和自己的见解,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对每人的想法都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找出其中的优势和特长,去除或者改进不足之处,有助于推动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上课结束之后,下次集体备课之前,大家可以就上次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进行交谈,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不断地提升和改进之下,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今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今每个老师的备课一般都会以PPT的形式呈现,课件做到精简美观,内容丰富,每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资源和自己独特的见解,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资源就会相互流通,资源共享,对每位老师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有极大帮助的[1]。
1.2 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集体备课,其实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一个机会。第一个方面,教学组中有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前辈教师,他们对课程的把握和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如何规范的写教案,安排上课,怎么教学突出课程的重点,如何解决难点,恰当合理的运用考核制度,课后作业如何安排等等方面都是经验不足的老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点在集体备课时尤其突出。在备课过程中,虚心问教,提高自己。第二个方面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备课过程中不保留的分享自己宝贵经验,大家互相之间可以有借鉴,改变自己上课的方式,改掉自己的不足,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拔高。从这一点来说,对提高整个学校老师的素质水平和学分质量上有不可磨灭的突出重要性。
1.3 学科交叉,优化教学
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了解发生的历史事件。研究历史是为了研究人类经济文化思想等的不断演变,并对今天以及以后做出指导。所以历史是一门多交叉的学科。涉及到文字书法,经济政治等多门学科。比如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这两课,就涉及到学生了解和掌握当时的国家分布,也就是识图填图能力,还要了解那些地区的自然人文。再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上,南北朝时期是很乱的时期,学生要对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水平要进行一梳理,同时也需要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集体备课过程中,兼顾到其他学科内容,相互融合交叉。对所要教授的每一课进行研究讨论,找出最合理教学模式,教师准确传授知识,学生正确理解,优化了教学,促使形成一股良好的教学风气。
2.集体备课的弊端分析
2.1 缺乏主动,懒散对待
如今,集体备课在个别地方发展成了不良的风气,违背了原来的目的。集体备课知识追求统一写作完美的教案,学科组知识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许多本来就不合群,不喜欢集体的老师不愿发挥主动性去备课,而是简单的服从学科组的安排。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意认真钻研教材,对备课态度懒散,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低下。
2.2 不愿分享,兴趣不高
有些老师觉得集体备课是学校施加给他们的任务,变成了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本来就不多的自由时间支配,所以集体备课有抵触的情绪,没有兴致,这样的态度在一起备课,很能出现好结果。有时候自己有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时,也不想与其他老师分享,认为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的东西说给别人,对他是一种损失,而且得不到回报,心理有所不平衡,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参与性不高[1]。
2.3抹杀个性,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虽然教师人数是全部到齐,但是却不讲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重蹈覆辙的听组长常规的说辞,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所有的流程形式都有,记录也做得很完备,可是都是粗略的提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教学的极高没有帮助,我认为反而是阻碍了教学活动。当备课滞留于形式或者学校要求的统一性,都会抹杀老师的积极性,个别教师独特的优秀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展现,按照即在的流程上课,教师教学会失去积极性,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3.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集体备课只是备课形式的其中一种,虽然有诸多优势,但绝不能代替其他的方式。个体备课依赖集体,集体要与个体相互补充。两者合理的结合,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完善备课。有人提出,两者的结合可以让个体备课在前,教师在集体讨论之前自己准备,主要是在已有完善的基础之上提出个人的意见,列出独特的见解,将自己成功的案例和方法举出来,在集体讨论的时候一一甄别。有的课程内容需要这样的方式,有些课程内容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才能发挥完美的效果,所以集体备课绝对要避免“统一”。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全方面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互补充结合,多元化的备课方式将会是以后教学备课的主要形式,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有一定的趋势[2]。
4.结语
综上所述,“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交流,相互借鉴,是获得教学灵感和信息的源泉,集体的合作是集所有人的智慧结晶。集体备课摒弃缺陷,不断优化,与其他形式的备课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交流反思中不断进步,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法。
前言
随着21世纪多媒体电脑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日常教学也成了未来教学的流行趋势。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习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多媒体网络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趣味性浓的教学优势,以这些优势为背景,各种教学策略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施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指导下以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的辅助下,课堂教学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听说学习为主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学习者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以此为前提,教师的传统角色也将发生质的转变。
1.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教学优势
1.1性能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将这些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投影机投影或网络手段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以声音,进行人机交互操作,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网络平台集教学性、科学性、集成性、交互性、情景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选择面广,信息反馈迅速等特点。多媒体网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动态的、三维的、多变化的,更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和方式,交互模式让学习者高度参与,这种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1.2策略优势
教学策略的成功运用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能帮助教学的成功开展。当外语教学的目标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时,教学策略的运用显得格外重要。在现代教学中,交际教学法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使用目的语为参照、分析型与经验型相结合、显性与隐性共存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平台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以目的语为主要交际媒介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师生,生生,学生与信息之间都主要用目的语来进行信息交换,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使语言学习者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在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多媒体网络平台将视听、思维、语言三者整体相连形成语言、情景紧密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更值得提及的是,多媒体网络平台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教学从单纯的课堂延伸至课外。师生、生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手段,例如:QQ聊天、E-mail、BBS、Blog等来进行讨论交流;语言学习者也可以登陆一些语言学习网站搜寻相关资料来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省略、class.省略、省略等。
2.多媒体网络平台下英语教师角色
多媒体网络平台促使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逐渐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编剧
教师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作为“编剧”,他要作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搜集信息、过滤信息、组织信息、传达信息,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的资源,最后评估反馈信息,再调整课堂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编写出适合教学发展的教学内容,统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教师如果没有搜集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信息,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如果没有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与发展步骤,课堂将会产生混乱,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这种角色定位正是对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肯定,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新型大学英语课堂的要求。
2.2主持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处需要有教师的组织和协调,需要教师充当动力来推进课堂教学朝前发展。课堂教学好比一档节目,节目中间时刻需要主持人来增进气氛、协调互动、提高参与率,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这种角色扮演尤为明显。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下的教学,将学习的自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传统的“灌输”教学变成了师生或者生生互动环节,教师要时刻营造出热烈的学习气氛来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习的热情,将以往严肃的课堂变成一个激情四射的舞台。
2.3演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交流中,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英语教师不仅仅只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重要的是作为参与者,全情投入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中,作为活动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的积极参与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此刻,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他们是平等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作为教师也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演,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际教学模式。
2.4激励者
在任何一种教学中,最重要也必须首要解决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英语学习是一个“doing”的过程,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knowing”,还必须包括“using”。任何学习者都有认知、自我实现和被尊重的需要,但是有时会因为自身有限的知识水平而无法正常或者流利的进行交流,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心理上给予学习者安全感,使学习者不必因为犯错而自责或担心受到其他人嘲讽或批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鼓励学习者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网络聊天,邮件,博客等形式的交流都体现了学习者对教师激励的需求。
2.5评委
教师不仅是课堂活动的发起人,也是活动结果的检测者。学习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教师在共同参与到活动中的过程中注意每位学习者的表现,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为最后的课堂评估提供依据。评估是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的监控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将信息反馈给学习者,对良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对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帮助学习者分析原因,减少差距,以鼓励为手段帮助其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结语
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手段的多变性,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使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网络将教学从课堂内延伸至了课堂外,真正的实现了交际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也被多元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的角色在多媒体网络平台这个超时空的舞台上的到尽情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论文摘要:对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多角度论述了体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优势,得出了相应的探讨结论,并向学校领导层提出合理化建议。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技能训练以及课外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学校教师工作中做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说过“做教师不做班主任,只享受了教育工作者一般的乐趣”。本文正是从一名体育教师的角度分析了体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现状,并对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学校领导层提出了理性的建议。
一、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现状分析
班级是学校教育组成的主体部分,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以致于一些学校领导在班主任的人选上动了很大的脑筋和精力。绝大多数学校选择教语数外的教师做班主任,只有在语数外的教师安排不开了的情况下才考虑安排其他教师,至于体育教师做班主任,在一些学校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本人采用走访调查和同学聚会交流调查的方式,对我县辖区内的学校以及同学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现状进行了统计。涉及学校212所,体育教师1021人,其中安排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学校9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4.2%;其中担任班主任的体育教师合计15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1.5%;这就是体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探讨
1 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时期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是一名优秀班主任的思想基础。大多数体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2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开放式接触,有利于交流思想,增加亲和力。体育课丰富有趣的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工作的特长之处,与学生开放式的接触,有利于交流思想,增加亲和力。在学习的闲暇时间体育教师有时间与学生增加接触,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外,体育教师都能够与学生融为一体,语言和思想交流便利。学生在与体育教师接触时也最容易展现个性风采,张扬性特征;体育教师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性格也决定了其与学生交流时能够保持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相互间容易产生信任。此外,体育教师平时课业负担较少,闲暇时间较多,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 体育教师鲜明的形象,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体育教师具有健康的体魄、优雅的姿态、开朗的个性、幽默洒脱的风度以及“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这些会使其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学生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学生在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形成“亲其师、乐其道”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能以规范的技术动作为学生示范,而且能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进行“手把手”式的辅导,使体育教师的神态举止,仪表言谈,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总之,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个人素质,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个性品质都会使其成为很多学生崇拜的偶像。
4 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的丰富多彩,有利于开展思想教育,形成班级凝聚力。体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以及运动竞赛的精彩魅力,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很多班主任都能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这一阵地,结合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体育教学内容趣味性强,场地环境宽阔,课堂气氛轻松,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都在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中得到培养。体育学科本身就是边缘学科,渗透着各学科的知识,特别有利于进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教育,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以及利用规则,模拟社会道德法度,约束引导学生行为,培养遵纪守法习惯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
5 利用体育课堂宽松教学环境,有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体育锻炼,游戏和竞赛中,学生的个性能够得以充分展现,无论孤僻、开朗、勇敢、胆怯,还是争强好胜、软弱怕事,都会在体育活动中毫不掩饰的显露出来。体育教师很容易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动向,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寓教于行之中。这样能够将思想教育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可行性,更具有说服力,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以及其他班级管理工作都十分有利。
6 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会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实践证明,由于班主任带的学科不同,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劲头和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班主任所教的学科,其结果往往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影响学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将会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几率。因为体育教师会理性地要求学生各科均衡使用精力,全面均衡发展,避免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加之体育教师随和大方的性格也易于协调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三、结论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做人。班级管理者要培养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给学生创造一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就需要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没有绝对的学科区别,只具有学科特点的差异,其实,副科学科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处于接近空白的局面是教育的损失,也是体育教师的不幸,争取机会、创造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是摆在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层的一个崭新话题。一旦机会来到,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有信心、有能力争取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1.1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1.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实现了交互式教学作用
利用多媒体优势,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扩展感受时间、空间领域,从而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典型的媒体经验和感性材料,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方式,独立解决教材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3 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弊端的主要表现
2.1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2.2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2.3多媒体教学手段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节课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这种教学状况与“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是同出一辙的。
2.4时髦热闹,冲淡教学效果
由于多媒体“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媒体都会有干扰因素,信息越多,干扰因素越多。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如果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本质。
2.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巨大功用。
特别可悲的是:有些教师为了一堂公开课能获得成功,是肯定要用计算机的。于是,为了这一节课,执教者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许多教师的力量围绕这一节课转。有的帮他绞尽脑汁设计脚本,众多的人则帮他夜以继日地泡在电脑房,苦战多日甚至是多月,才“磨”出一个课件,多么不容易啊!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许多日常工作,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磨”课件。不是为了上面检查,不是为了上公开课,没人愿意去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
如果现代媒体技术成了公开课的“专利”,是为了公开课而特意准备的“礼物”,那么,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顶多不过是客厅里的摆设。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悲哀!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开展多媒体教学
3.1 留足思维时间与空间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3.2 机下留"情"与留"板"
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3.3灵活的交互教学,还真实感于课堂
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件应具备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控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情节、速度能随意改变和设置参数,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
3.4 适应个性化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还应能适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矛盾。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性,个性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2.图像教学贴合实际,方便对比和归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备课资料进行总结,不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理解。图像教学法中也需要贴近实际,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学习内容。例如,在讲到东亚季风气候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容易混淆,分不清风的方向,也记不清楚高压和低压的季节性。教师可以利用季风图片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如带学生去室外感受一下风的方向,根据当时的季节进行分析,当夏季时,内陆温度较高,属于低压,海洋属于高压,因此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空气比较湿润一些。相反,当冬季时,内陆温度低,气压高,风向是由内陆吹向海洋,空气比较干燥。学生们通过对季节的感受和湿度的感受,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再结合图片,就能更轻易的理解关于季风的知识。再例如讲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课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将工厂的图片和城市区位分布图展示出来,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生活中,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工厂?”学生们凭借生活经验和回忆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同学说:“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会有工厂。”有些同学还会说出见过的工厂的具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工业分布图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工业的区位选择都是在下风向和郊区,这是为了保护环境考虑的。这样学生能更好的记忆知识点,并提高兴趣。地理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对知识点混淆的状况,对于一些比较相似的知识学生们很难弄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图像教学,将两组相似的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关于沉积岩中的三类,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很多学生容易记不清,教师可以将三种岩石的图像进行展示和对比,包括他们的的特性等等都可以进行对比,学生们会更容易比较他们的区别,方便记忆。
2010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卓越教师”的培养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学人才、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培养。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近些年,我国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园的需求是:在短时间内学前教育毕业生能够适应幼儿教师一线教学岗位需求。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一直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教育部在2011年6月的“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落实《纲要》和《意见》要求,创新“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师资,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卓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
0-6岁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确保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对其此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一个卓越的幼儿教师要具有科学的儿童观,理解幼儿期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能够让幼儿拥有健康愉快的童年生活经历;懂得关爱幼儿,尊重和维护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的潜力,为每一个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所有的因素都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一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发展性评价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与组织各种幼儿活动,具有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能够较好解决各种问题并不断创新教学教法,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这种教育能力仅依靠在高校的课堂学习是很难生成的。让幼儿园参与到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实现高校课堂与幼儿园工作情境的无缝对接,丰富对幼儿教师自身发展有意义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才能真正令其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具备良好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1]。
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
政、校、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指以科学设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训练体系,有效促进幼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为目的,政府、幼儿园等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各司其职,产教融合、协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包括:1.“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政、校、园协同论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密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教学教改活动,强调课程标准、考核标准与行业标准的三维融合,突出专业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真正实现学生就业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减少就业适应期。2.“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校内实训、园所见习、顶岗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平台,由教育局全面协调指导合作模式,将三者力量有机统一,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开放式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训练体系,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3.“三位一体”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政、校、园全程参与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全过程,即新生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保育、教学实践训练考核———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就业面试讲座———顶岗实习就业,由入口到出口,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监控体系。同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运行要求,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等作为衡量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
三、“三位一体”共育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策略分析
1.明确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内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结合高职院校育人特色与当前科学儿童观发展趋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教学实践能力、专业不断成长、能够持续为幼儿提供有效教学的卓越幼儿教师。这种教师能够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结合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教育方法,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尝试推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强化儿童行为观察、幼儿发展性评价、幼儿活动组织、创意教学法等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3]。2.探索政、校、园“三位一体”协同训练机制政、校、园“三位一体”共建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协同训练机制,是指以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为目的,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产教融合、协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是由教育局、地方高校、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青少年宫等推选代表,三方制定合作章程,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政、校、园的交流会,邀请合作部门负责人对专业发展、三方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共同参与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与聘用,实现职前教育、入门指导和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3.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组织业界专家、幼教一线教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论证开发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确保实践课程标准对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与理解能力,突出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照“实践为主、突出技能、注重案例、仿真训练”的思路,与实习基地的各幼儿园紧密结合,紧扣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编写突出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能力的特色教材,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项目的形式按保育———教学———班级管理———综合顶岗实习一条龙串联起来,层层递进,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以职业需求能力为核心,依托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政、校、园三方协同论证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动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结合专业师资优势,精心设计课程,构建“以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4.政、校、园企资源互惠,共建“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家资源库依托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单位及社会服务资源,以接待、洽谈、邀请、聘任等方式整理积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专家资源信息,多渠道丰富育人资源,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榜样和带动作用。将幼教岗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引入到教学中,及时反映最新的幼教动态,保持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先进性。5.搭建全方位“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校内实训、园企见习、顶岗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平台。“三位一体”共同开发互享幼教资源,实现政、校、园三方在人才、智力、图书资料、技术设备、服装道具、培训鉴定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由教育局全面协调指导合作模式,三方融合共建开放式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实践训练体系,将三者力量有机统一,产生协同育人效应。6.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技能的培养探索与高职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又能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做合一”互动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到幼儿园集中顶岗实习试行产教融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分组讨论法、同辈演示法等,结合到幼儿园开展现场教学见习观摩评议法,以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教育智慧的形成[4]。7.“三位一体”共建统一人才考评体系,合力推进卓越教师培养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政府部门牵头三方商讨论证幼儿教师培养质量考评与选聘准则,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技能训练、参与的竞赛活动、见习期幼儿园表现等纳入评估之列,结合期末考核构成学生的最终评价。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政府声誉评价等结果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督导小组成员以及其他知名教授对专业教师教学状态实施质量监控;学院及系部两级管理者对教师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施效果监控;对出现的教学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
作者:李斐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宝成,陈梦迁.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制度的知识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一、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异步”是相对于教学的“同步”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里的“层次”指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的层次的不同,以至于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 “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与分层异步教学的对比
1. 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同步教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一个班级里不管成绩好坏,接受能力强与弱,所有的同学都接受着同一种教学方式,同一种教学内容;另一个是,一个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跟老师授课的进度是相同的,即老师讲到哪,学生就学到哪.
2. 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步”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教学目标且能够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
3. 分层异步教学的优势
分层异步教学对比传统教学,其优势在于能够将老师的指导形式跟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使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老师的指导形式为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形式为自学、互学、群学和请教教师.
三、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才能更有效?可以根据以下几条策略来实施分层异步教学:
1. 学生层划分策略
要实施分层异步教学,首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所谓的“隐性”分层说的是,分层只在教师的心中,明白哪些学生是哪个层次的,这样做是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受到伤害,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目标设计和选择策略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异”指的是在指导方式、练习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异,但所教内容还是必须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某一学习内容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给予一定的目标定位引导,最后再根据目标的差异,进行异步教学.
3. 分层设问策略
分层设问策略,就是让教师对某一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几个问题提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基础性、变式性的问题,也能尝试着解决一些难度高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个别指导策略
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重点,但是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会有两到三个不同的层次,要加强各个层次的过渡引导,达成最终的“统一战线”;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三,延展学习时空,促进“提升”和“补差”.
5. 分层练习策略
分层练习策略就要求在对练习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以便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举个例子来说,可以针对数学的某一个方程式设计一道有多种解题方式的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用一种或多种解题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以便提升他们的能力.
6. 合作互助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与困惑,以及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知,都是非常有用的课程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关系到班集体教学的优势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可以利用“高层次”学生的能力与优势去帮助“低层次”学生,以达到最终的共同发展.
7. 区别评价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评价,要根据层次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让评价指标达到弹性化、多元化和手段多样化,以便使评价能够发挥它的激励功能,激励“低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也能够发挥它的矫正功能,矫正“高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其优势上更为突出.
8. 习惯矫正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用多种方式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要引导的内容有: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读书,三是学会表达,四是学会认真书写,五是学会反思和总结.
9. 环境支持策略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在一个非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会阻碍学生的发挥,降低其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将分层异步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达到一个班集体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学能力;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幼儿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和关键。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历程,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幼儿教育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无不依赖于高水平、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以“能力为重”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做出了具体规定。2012年,教育部又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要求将其融入到幼儿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既为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距离文件的颁发已过去几年时间,河北省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为此,本研究根据国家有关幼教文件中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并以此研制了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研方案,对河北省若干幼儿园的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以此了解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今后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河北省各类幼儿园幼儿教师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是87.4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课题阶段性成果中构建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标准体系,编制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结束后三个阶段对教师不同维度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收集的数据由SPSS23.0统计,并结合个别访谈及实地考察,对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悬殊
在被调查的306位教师中,男性幼儿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96%。可见,河北省女性幼儿教师在幼师队伍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可能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男性对幼教职业认同感低,再加上幼儿教师工资微薄、地位不高、工作内容繁杂众多,使他们在心理上极大地动摇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
2.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21—30岁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3.33%,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52.29%,而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教师总和不过整个教师队伍的14.38%。可见,当前河北省的幼儿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相对合理。
3.从教时间较短
从被调查幼儿教师的从教时间来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5年以下的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38.57%,说明入职时间不长的教师较多。幼儿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使其在教学能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和需要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河北省幼儿教师的社会流动性大。这不仅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会影响其教学能力水平的持续发展。
4.职称制度不规范
职称评定对幼儿教师个人及教育质量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调查数据来看,尽管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5.36%,但34.64%无职称的教师数量仍不可小觑,他们需要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更快的提升。
5.少数教师学历未达标
学历层次代表着教师的文化程度,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幼儿教师学历方面相对比较乐观,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了81.04%,这说明河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要求,但少数学历不达标,特别是初中以下学历且未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6.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
在专业方面,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将近占了被调查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依托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二)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总体状况
通过运用spss23.0对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均值及标准差的总体状况。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维度总分是29.205,平均分M=1.624,本问卷采用4级计分法,临界值为2.5,而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平均分低于临界值,与最高总分72分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说明河北省幼儿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水平较低。
1.教学准备阶段
由调查结果可知,幼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能力方面平均得分最低(M=1.438),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M=1.539)和教学认知能力(M=1.595)。可见,河北省幼儿教师对教学前准备缺乏一定的重视和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认知能力方面,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完全了解的教师只占总数的38.6%,这不仅说明部分幼儿园对国家幼教文件宣传的力度不够,也表明多数幼儿教师对政策的要求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对教材体系和幼儿学习需要完全了解的分别占41.8%和52.9%,比较了解的分别占52.3%和43.8%。尽管整体来说,教师大致具有一定的教学认知能力,但选择教学内容时,多局限于教科书的要求而非根据幼儿实际认知经验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能力方面,关于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环境创设得分相对较高,但完全能够自行开发和制作玩教具和学习材料的教师只占44.4%,可见这一方面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学活动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组织和操作能力(M=1.657)、教学调控能力(M=1.706)平均得分稍高于教学准备阶段的各项能力得分,但与“能够积极发挥环境和游戏的作用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提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能够及时预见并科学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来调控教学进程”几方面完全符合的教师比例较低,分别占总体教师的33,3%、39.9%、3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教育性教学的能力和基本教学技能尚可,但对幼儿的观察、沟通、指导能力较薄弱。
3.教学活动结束阶段
虽然幼儿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在各项教学能力中得分最高(M=1.811),但具体而言,在评价能力方面,评价内容上相对笼统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过程形式化。在反思能力方面,反思形式多采用自我反思、撰写反思笔记的形式,忽略了与教师交流、与幼儿沟通等其他的教学反思形式,反思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缺少从教育科研角度进行反思。反思角度上,多数幼儿教师缺少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反思。①
(三)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年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
本研究关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在年龄方面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但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各项教学能力方面都未有显著性差异。经过访谈得知,并非年龄较大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多数是从其他工作转岗过来的人员,特别是从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转岗这一现象更为普遍。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年龄并非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二是幼儿园教师队伍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大,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不同教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
为了深入了解各个教龄段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教龄为自变量,以幼儿教师各维度教学能力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认知和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教学认知能力:F=5.706,p=0.001;教学设计能力:F=8564,p=0.000),在这两方面,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教学能力平均分较高。在教学组织与操作能力维度,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3.826,p=0.011)。此外,在其他维度,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得分也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初入职场,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实现理想的强大动机,善于将已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也愿意在教学方面多花费时间和心思,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在这种积极寻求发展的内驱力带动下,教学能力容易得到较快的提升。①而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一方面更愿意按照经验和自己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长时期从事幼教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观上不愿致力于教学革新的尝试。
3.不同职称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
本研究将幼儿教师的职称分为以下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认知能力(F=5.849,p=0.001)、教学设计能力(F=6.697,p=0.000)两个维度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评价反思能力(F=3.02,5p=0.032)维度上差异性显著,且无职称和职称较低的教师得分较高,这一结果与最初职称高则教学能力高的预想出入较大,由此可以推测出职称评定标准可能和教学能力没有必然或直接的联系。后经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并不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评定的标准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根据教师工作时间长短,有的根据承担工作任务繁重与否,有的根据和园长关系的新疏远近,这样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主动提高其自身教学能力动机的形成。
4.不同专业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
本研究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分为6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幼儿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开发(F=3.180,P=0.009)、教学设计(F=4.781,P=0.000)和教学组织操作能力(F=3.720,P=0.003)三个维度上,教学能力差异性显著。音乐、美术、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能力不同维度上得分较高,说明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等技能要求较高,艺术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更容易将所学专业与幼儿的特点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表现出较高的教学能力。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河北省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整体较低,距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导致其种种问题的原因入手,今后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严格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目前,河北省幼儿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未体现出应有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均说明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方面还不够严格和规范,很多不符合幼儿教育要求的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使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的幼儿教师准入方面,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国家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方面,选择符合幼教要求和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为后期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规范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职称并未与其教学能力体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河北省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保育员与教师的工作职责逐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在幼儿园中,除了一日生活,幼儿的认知、情感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社会、科学、语言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也应该是以其教学能力为主,而非个人的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把专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教学方面,从而主动寻求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河北省幼儿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由其他工作单位或学校转岗而来,他们在教学能力方面不但没有体现出相应的优势,而且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要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必须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减少专业幼儿教师的流失,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持续不断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年来,我国大力宣扬全民健身理念,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毋庸置疑,全民健身俨然成为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体育精神,弘扬体育理念的高校,更应该借助于健美操教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良性发展。但当下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困境重重,难以充分践行全民健身的运动理念,故应不断优化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一、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困境
(一)健美操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在全民健身理念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正如火如荼开展,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宣传、指导下选择了健美操课堂,这是其迎合全民健身理念的第一步。但纵观健美操教学现状,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成为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健美操教学依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完全被抑制;健美操实践与理论课严重失调,学生实践机会少;健美操教学只注重健美操的“操”,忽视了了健美操的“健”与“美”。
(二)男女比例失调,师资力量不协调
首先,健美操是高校实施“全民健身”的一项基本运动,其面向的是全体高校学生,但从目前来看,选报健美操的学生大多数是女生,男生寥寥无几,这很难体现全民健身的“全”。当然,着必然是高校健美操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次,高校健美操教学师资方面的问题也成为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从整体上来看,健美操教师的确充足,但男教师寥寥,女教师扎堆。再者,高校在健美操教师培训方面很不到位,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从这一角度看,强化健美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已然迫在眉睫。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优化措施
(一)适时转变教学理念,迎合全民健身要求
传统的教学理念俨然不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亟待优化更新,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理念,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促进“健美操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融合发展,突出教学的“全民性”与“健身性”。首先,教师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强化健美操教学设计。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关注体操训练,更关注其健身与美育特征,故教师的教学应迎合学生的心理学习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其次,提高实践课教学效率,渗透全民健身因素。健美操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健身性,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本难以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故教师要强化实践课教学,为学生提供健美操实践练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健身价值,迎合全民健身的号召。
(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健身性”
众所周知,全民健身总的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体育运动训练提升全民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以增进全民身体健康。诚然,要想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全民健身理念,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堂教学的“健身性”特征。在以往的健美操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单纯健美操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各类视频资料的观看学习为主,这不仅完全脱离了“全民健身”,更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师要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新兴、时尚,且健身价值非常高的健身课程,以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例如,中国风、FOC、PINK等课程是备受欢迎的健美操课程,其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感十足,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理应加入一些健身价值较高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全民健身发展。
(三)引进科学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健美操教学质量
科学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基础与前提。诚然,高校健美操“全民健身”价值的发挥必然要以高效的健美操教学质量为依托,而教学质量的提升必定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并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法等等。多元教学方法有“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优势,教师要能够基于健美操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并定期组织健美操竞赛、健美操创意编排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热爱。
(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发挥其全民健身的优势
高校健美操教学要想迎合“全民健身”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支撑。唯有如此,健美操运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全民健身优势。首先,不断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健美操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的教师要尽可能为男教师,以平衡男女教师比例。从另一方面说,男教师增多在协调男女学生比例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对现有健美操教师的系统培训。强化培训是提升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培训的内容除了要有基本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等,更要加入全民健身教学内容的培训,以明确教师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可知,在全面健身视角下,高校健美操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参与健美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更难以体现健美操健身性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学应不断优化理念、革新方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健美操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是一项繁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高校、健美操教师以及每一位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在内的众多高校力量的支持,方能见效,并发挥其“全民健身”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eaching math game modes mathematics classroom.Try trend SWOT analysis,Analysis of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is model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relate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game in domestic research teaching mode.
Key words:Math Games;SWO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学游戏教学的发展
数学游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定义为:“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数学游戏的特性包括数学性、智力性和游戏性。数学游戏按教学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几何类数学游戏、代数类数学游戏、图论类数学游戏、概率类数学游戏、算术类数学游戏、函数类数学游戏等。数学游戏据表现形式来分类,可分为竞技型数学游戏、游戏道具制作型数学游戏、故事型数学游戏、拓宽延伸型数学游戏等。数学游戏据参与形式来分类,可分为多人娱乐数学游戏、两人博弈数学游戏、个人研究数学游戏等。
自1957年马丁・加德纳在《科学美国人》上开辟的“数学游戏”专栏对数学游戏进行过系统的归纳,数学游戏逐渐被大众熟知。在国外的课堂教学方面,俄罗斯的课堂应用数学游戏模式教学的经验比较多,在莫洛主编的小学(一至四年级)的教材中,数学游戏资料和练习题会出现在数学课本理论材料的展开部分和课内外习题部分。“数学游戏”通过杂志的传播,促进大众更加了解数学的趣味所在,“数学游戏”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国外在基础教育中做的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而言,我国的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关于游戏化学习模式的研究中,主要研究教育游戏软件的开发。2002年12月由先得教育联盟、奥卓尔软件有限公司、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游戏化研究中心奥先游戏化研究中心,丰富了数学游戏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目前,国内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讨论与研究较多,但是实践应用相对谨慎,对数学游戏及其软件融入课堂的风险分析少。
二、态势分析法
美国海因茨・韦里克提出的态势分析法中,先分析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再分析研究对象外部相关的机会因素、威胁因素,然后按次序进行矩形阵势排列,最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研究各因素,从而寻求相应的结论。本文采用态势法分析,对数学游戏教学在我国教学改革发展中拥有的内部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外部相关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三、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的态势分析
(一)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的优势因素
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课和指导课堂练习,
学生做作业。相比于上述的教学模式,数学游戏融入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马丁・加德纳说:“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下进行游戏,获得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华罗庚先生在《数学归纳法》中引入智辨帽色问题,就使用了数学游戏来说明深刻的数学道理,启迪智慧。
2.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数学游戏教学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多表现在两人博弈型数学游戏,多人娱乐型数学游戏中。特别是在游戏化学习社区中,学生可以和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实现互动,实现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动,随着学生在游戏中级别的提高,其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有所提高。
3.拓展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数学游戏,它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活动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二)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的劣势因素
数学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育改革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上述优势,但其自身的劣势也不容回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学游戏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偏离
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初衷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但某些数学游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规则,构思不太成熟,设计环节单一,过于凸显娱乐性,不能有效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
2.数学游戏的设计缺乏创新
某些数学游戏教学内容过强,画面表现力不强,缺乏吸引力,缺乏时代感,缺乏创新,难以平衡数学游戏的教育性和娱乐性,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的机会因素
数学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劣势,且同时也抓住了一定的机遇。
1.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改革方式。
2.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国信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游戏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数学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依托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景而有所保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游戏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更多的任务是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教学应用所面临的威胁因素
1.教师角色转变的挑战
数学游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为知识传播者和游戏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指导时,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游戏指导和学习支持,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源、信
息、游戏技巧。面对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发展新的教学技能,需要能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做游戏的同时完成知识构建;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灵活应用数学游戏及其软件,学习其操作原理,开发游戏的学习价值;教师要能适及时掌握学生做游戏的困难和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学生角色转变的挑战
数学游戏教学模式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者,通过数学游戏软件的学习,可以查缺补漏,进行自我知识的完善和更新,发展个性化学习,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性。同时,由于数学游戏或其软件的设计缺陷,学生可能注重游戏的娱乐性,不能控制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这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出新的要求。
四、数学游戏教学实施应用对策
通过态势分析,数学游戏教学面临着优势和机会,又面临劣势和威胁,教育实践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变劣势为优势,教学模式的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加强课程管理,把数学游戏活动课程纳入常规课程计划
数学游戏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为数学游戏教学提供了实践机会,平衡发展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学功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数学游戏教学的意识,促进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做游戏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加强数学游戏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知识构建,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灵活应用数学游戏及其软件,学习其操作原理,及时探索与数学游戏及其软件相似形式的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性。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数学游戏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了解游戏规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调动记忆板块中的相关信息,完成游戏,总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沉浸体验的动力,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疑问,并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当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将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
学生。
参考文献:
[1]鞠丹.数学游戏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曹素玲.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5.
[3]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刘艳丽.小学数学游戏型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李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态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3).
有话要说...